Back
2025 腳下的土壤,留住一群人的信仰 工作坊

工作坊|日治時期戶簿解讀

i

這次邀請葉高華教授帶大家一起穿越歷史、破解戶口調查的謎團!

一開始,葉老師從戶簿的正確名稱「戶口調查簿」談起,帶大家從歷史脈絡來了解這項制度是怎麼開始的。包含當時負責調查的單位是誰、怎麼隨著時代變化而改變,甚至受到國際統計趨勢的影響。為了讓戶口制度更完整,當時還特別制定了「人口異動申報規則」,也因此產生了「除戶簿」、「寄留簿」這些不同的類型。

實際上,警察是怎麼做調查的呢?老師特別拿出《臺灣語教科書》裡面的戶口調查對話來舉例,甚至還照書上標的發音唸給大家聽,讓大家更有感。當時的調查,主要是日本警察負責,並結合在地的保正、甲長協助,並重罰不申報或申報不實的人。在解說戶口調查簿的內容時,老師一欄一欄說明每個欄位的用途。其中提到「種族欄」中「福」跟「廣」的分類,並不是單純看祖先來自哪一省,而是會綜合語言、文化等特徵來判斷。簡單來說,「福」大概是指講閩南語的族群(福佬人),「廣」則是以客家語為主的族群(客家人)。老師也用實際例子來解釋常見的用語,幫助大家更容易看懂這些舊文書。

簡報的最後,老師也教大家怎麼根據戶口調查簿來畫出家族系譜圖,並說明畫圖時的重點。除了可以找到祖先的名字、生卒年、戶籍地這些基本資料,也能觀察當時的家庭組成、婚姻與生育狀況。這些資料不只是家族史的重要來源,更是了解那個時代社會樣貌的珍貴線索。後續進入問答時間,現場氣氛熱烈,大家踴躍發問,老師也非常用心一一回答。最後還安排諮詢時間,讓大家可以針對個人的疑問跟老師深入討論。

原本看起來像密碼一樣難懂的戶口調查簿,在葉老師的引導下,變得清楚多了。很多參與者都說,好像學到了一些破解歷史文書的「秘技」,帶著滿足的笑容離開。從這次工作坊中,我們不只了解家族的歷史,也看見了當時政權如何規劃與執行政策,人民如何配合調查。這些制度一路延續下來,讓我們今天能透過戶政機關申請、查閱距今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前的戶口資料。

 

關鍵字|
戶簿調查、日本時期、平埔族群、凱達格蘭族、北投社、聚落、遷徙歷史、北投社三層崎公園、族群交流、文史研究。

延伸閱讀|

葉高華(2024)。《臺灣族群史解謎:揭開平埔、外省、客家、福佬的歷史謎團》。臺北市:春山 。

葉高華(2023)。《強制移住:臺灣高山原住民的分與離》。臺北市: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。

葉高華(2022)。《十八世紀末御製臺灣原漢界址圖解讀》。臺北市:南天圖書 。

葉高華(2024)。<「大家都是平埔族後裔」的神話與現實>。「歷史學 柑仔店網頁」https://kamatiam.org/大家都是平埔族後裔的神話與現實/(檢索日期:2025年6月18日)。

 

相關語音|

葉高華(2025-05-1)。「臺灣高山原住民的強制移住」。國史館線上講堂 https://www.youtube.com/live/idfm99_-Ly0?si=LrsSmwtB_2AcAgtN

  • 時間

    2025.7.20(六) 14:00-16:30

  • 講者

    葉高華(中山大學社會系教授)

  • 地點

    北投番仔厝保德宮(北投區大業路517巷58號)

  • 贊助

   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